“不用跑湖北,人在重庆家里就收到了工钱,真是太省心了!感谢法官为人民服务!” 近日,原告邓某在重庆收到微信转账的2000元劳务费后,特意给黄梅法院五祖法庭发来致谢短信。这起横跨鄂渝两地的劳务合同纠纷,在依托微信群开展调解的模式下实现完美化解,不仅为当事人省下往返奔波的成本,减轻了诉累,更彰显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初心。
事情源于一起标的额仅2800元的小额劳务纠纷。邓某系重庆人,在为黄梅人董某提供劳务后,劳务费却迟迟未能结清。多次催讨无果后,身在重庆的邓某跨省向黄梅法院五祖法庭提起诉讼,除要求董某支付2800元劳务费外,还主张董某承担其维权产生的相关费用。
“原告从重庆到黄梅,单是路费、住宿费可能就超过诉求金额,实地开庭或调解反而让当事人得不偿失。”在综合考量案件标的额、当事人跨省维权成本后,承办法官决定打破传统调解模式,以组建微信群的方式组织线上调解,让双方足不出户就能“面对面”参与协商,最大限度降低维权成本。
调解初期,双方分歧较大,进展一度停滞。董某在微信群中表示,自己并非实际雇主,仅是项目参与人,因上游老板涉案被抓,自己也有大量工资未结清,实在无力全额支付邓某的劳务费,仅愿出于人道主义补偿1400元,且拒绝承担维权费用;邓某则坚持诉求,不愿让步。
为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法官仔细梳理案卷材料,找准调解突破口,将沟通重点放在邓某一方。一方面,法官逐条指出其证据材料存在的不足,明确告知邓某“若进入庭审程序,现有证据可能影响胜诉概率”;另一方面,法官结合相关法律条款耐心释法,让邓某知晓“若双方事前未作出书面约定,律师费等维权费用需其自行承担”。经过多轮沟通,邓某逐渐认清案件实际情况,同意作出让步。
最终,在法官的居中协调下,双方在微信群中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董某当场通过微信转账2000元给邓某,邓某自愿放弃剩余800元劳务费及维权费用的诉求。
从重庆到湖北,跨省维权的奔波之苦被微信群里的高效调解化解;从2800元的诉求到2000元的协商,“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圆满达成。这起跨省劳务纠纷的有效化解,不仅是线上调解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更彰显了“零跑腿、高效率”的司法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的温度与速度。
后续,黄梅法院五祖法庭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更灵活的方式、更贴心的服务,持续优化小额纠纷解决路径,让公平正义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抵达百姓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