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6万索赔到1.6万和解,黄梅法院用温情调解让法理与民生“双向奔赴”

2025-08-08 11:02
来源: 城关法庭
    浏览: 415

近日,在黄梅法院城关法庭,一起交通事故追偿案最终以调解落幕。这起案件得以成功调解并及时履行,不仅彰显了法理与情理的巧妙平衡,更包含了能动司法化解民生困局的智慧与温情。

67岁的祝嗲平时靠驾驶两轮摩托车载客谋生事发当天,祝嗲驾驶摩托车带75岁的石奶前往五祖寺,一趟能赚25元车费。途中上山路况不佳,导致祝嗲驾驶的摩托车意外翻车,石奶从车上跌落摔伤。经交警部门认定,祝嗲在此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石奶无责任。

事后,祝嗲承担了石奶在医院的治疗费。但石奶的伤情经医院诊断和医疗鉴定构成九级伤残,双方就后续赔偿协商未果,石奶遂将祝嗲诉至黄梅法院城关法庭,要求祝嗲赔偿护理费、伤残赔偿金、营养费等各项损失共计7.6万余元

“我就是为了赚25元车费,没想到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医药费我都已经全部垫付了,现在原告又来要赔偿……”庭审中,面对石奶的诉请,祝嗲无措又焦灼。考虑到双方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承办法官积极组织双方以调解方式化解纠纷。

调解从早上八点半就开始了。承办法官深知化解这起纠纷的关键,不能单靠冰冷的法条,而让双方读懂彼此的难处。

在和石奶及其家人沟通时承办法官一笔一笔算着祝嗲生活来源祝嗲今年67岁了,在外面辛辛苦苦忙活一天,收入最多也就50来块钱,七万多的赔偿对他来说,可能是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债。石奶受伤确实让人揪心,但被告老人的日子是真的难啊。

“我哪有钱赔啊?我这辈子没挣过什么大钱,就靠这摩托车拉点客糊口,现在出了这事,公安把我的车扣下了,儿子也不管我……”情绪激动的祝嗲声音带着哭腔反复向承办法官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念叨着低收入生活的窘迫。

祝嗲,您别急,慢慢说,我们都听着呢。您的难处我们知道,肯定会尽力帮您调解,也要理解,对方石奶年纪那么大,九级伤残对她身体和精神的影响都不小,对她家庭影响也很大。早点把事情解决了,您也能踏实过日子,对方老人也能安心养伤承办法官耐心安抚祝嗲的情绪,祝嗲由最初的抵触抗拒慢慢转为配合。

调解工作从早上八点半持续到中午十一点,承办法官在原被告之间来来回回沟通多次,一遍遍摆事实、讲道理,把双方的不易掰开了、揉碎了说,一点点消解对立情绪,推动利益预期向合理区间靠拢。

在考虑了石奶的伤残损失,又兼顾了祝嗲的偿付能力的情况下,法官的坚持和真诚,渐渐融化了双方心里的坚冰,最终促成双方1.6万元的赔偿金额达成和解。曾经因事故心生芥蒂的双方,在法庭上放下了争执,眼神中多了几分理解。在被告祝嗲按照调解协议履行了赔偿义务后,石奶也安心地进行后期康复休养。

这场纠纷的圆满化解,不仅是司法温情的鲜活展现,更是司法为民的有力彰显。这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追偿案,恰是司法工作“刚柔并济”的生动注脚。承办法官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以温情回应民生需求,以行动践行人民司法为人民的初心。法理是底线,确保纠纷解决有章可循;情理是温度,让法律适用更贴民心;而能动司法与为民初心,则是连接法理与情理的桥梁,让司法不仅能定分止争,更能修复关系、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