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县纪委监委的廉政教育基地,对我这个刚加入司法队伍的法官助理而言,像是在我的司法职业生涯刻下了深刻的印记,时刻警醒着我要铭记党纪法规,坚守司法为民初心。
在廉政教育基地,我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解读,学习了一桩桩腐败案例,心中既受深刻震撼,又渐趋澄明: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恰是守护这条生命线的“防腐剂”。展厅案例墙前,原公安部副部长孙立军的故事,观之令人心惊。他在任那些年,常年耽于私营企业主供奉的华屋奢享,将“人情往来”当作权钱交易的幌子。即便疫情防控最吃紧时,他仍擅离职守,私藏私放涉密材料,生生搅乱了公安政法系统的政治生态。这般行径,何止违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更暴露了他权力观、政绩观的彻底扭曲。这让我深刻领悟到,八项规定并非对权力的苛责,实为对从业者的护持,在司法领域尤其如此。
法官助理的工作,一头牵着法官的裁判笔,一头系着百姓的殷殷期盼,稍有偏失,便可能折损司法公信力。孙立军案中,他借职务之便干预办案、谋私利,不正是从接受超标宴请、收送礼金这些“小节”失守开始的?细则里“不准以权谋私”的种种细化——诸如禁向当事人荐律师、禁办案时受吃请,看似是“框框”,实则为我们圈定了“安全区”。若说司法人员的廉洁,是比能力更紧要的底色,那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恰是为这底色护持的“护色剂”。
想起往后的工作场景,我心中也明晰了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路径。整理案卷时,当严守保密之规,纵是一张证据复印件,也绝不能随意带出办公室,此即对“严守工作纪律”的践行;协助法官接待当事人时,无论对方情急与否,皆当持守中立谦和,不接任何馈赠,这便是对“廉洁自律”的坚守;参与庭前调解时,断不为“人情”“关系”动摇,始终以事实为凭、以法律为尺,这正是对“反特权思想”的落实。
身为司法队伍的新鲜血液,我深谙“扣好第一粒扣子”的深意。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藏在日常里的标尺:它在整理案卷的严谨中,在接待当事人的公正中,在面对诱惑的坚定中。往后岁月,我会以身边优秀法官为镜,从“不搞特殊”的小事做起,从“守住底线”的细节严起,让廉洁成为工作的常态,让公正成为行动的本能,努力做个让群众安心、让法律有尊严的司法辅助者。